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3月6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,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、副主任朱之鑫、徐憲平就“十二五”規劃綱要回答記者提問。
“十二五”規劃綱要體現六大特點
張平說,“十一五”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。同時,我們清醒地認識到,我國發展中不平衡、不協調、不可持續的問 題依然突出。在編制“十二五”規劃綱要過程中,針對這些問題做了深入研究,期望在今后五年的發展進程中解決好這些問題。這也就構成了“十二五”規劃的特 點。
最突出的特點是規劃綱要通篇貫穿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,圍繞主題主線確定政策導向、設置規劃目標、明確戰略重點。二是力 求做到五年與十年、當前與長遠的有機結合,做好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,鞏固和擴大應對危機成果;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緊密銜接, 為實現奮斗目標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。三是努力體現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的導向,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。四是堅持民生優先原則,在收入分配、就 業、基本公共服務、醫療、教育、住房、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,提出了明確目標和具體要求。五是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動力。六是在體現規劃戰 略性、前瞻性的同時,努力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。
“十一五”的發展使我國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
朱之鑫說,這五年,我們大事辦得漂亮成功,難事辦得穩妥扎實,急事辦得及時有效,喜事辦得喜慶振奮。
綜合國力大幅提升,國內生產總值五年年均增長11.2%,去年實現397983億元,人均超過4000美元,財政收入達到83080億元,比“十五” 末增長1.6倍。人民生活明顯改善,五年城鎮累計新增就業5771萬人,轉移農村勞動力4500萬人,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,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取得突破性進展。生態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取得重要進展,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,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明顯增強,特別是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,為世界經濟復 蘇做出了重要貢獻。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,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,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。
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
徐憲平說,“十二五”規劃綱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,相關內容篇幅最長,內容最豐富,措施最具體。
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,包括公共教育、就業服務、社會保障、醫療衛生、住房保障等9個方面。城鄉居民無論是生活在東部還是西部、農村還是城市,政府都要提供同樣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務。
實施就業優先戰略,特別是重點解決高校畢業生、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問題。
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。繼續堅持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、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的“兩個同步”的導向。
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。今后五年要實現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。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要新增1億人。
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,實現全民享有基本醫療保障,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新增6000萬人以上,政策范圍內的醫保基金支付水平要提高到70%以上。
提高住房保障水平。“十二五”時期將建設3600萬套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,使保障性住房覆蓋率達到20%左右。
規劃中還部署了“改善民生行動計劃”,提出了具體政策和措施安排。上述方面不僅對保障和改善民生會發揮積極作用,對擴大消費、增強經濟內生動力也將帶來積極影響。
規劃編制在中央領導下動員了各方力量集中了各方智慧
張平說,“十二五”規劃綱要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為依據,編制工作始終在黨中央、國務院領導下進行,各個部門廣泛參與,集中了社會各界、全國各族人民以及海外僑胞的智慧。
徐憲平說,規劃編制主要分為三個階段:基本思路研究階段、中央建議制定階段、綱要(草案)編制階段。特別是去年底利用互聯網等方式,在全社會發起了“共繪藍圖,我為‘十二五’規劃建言獻策”活動。收到的6萬多份意見建議,已盡可能吸納到綱要(草案)中。
“十二五”規劃綱要體現六大特點
張平說,“十一五”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。同時,我們清醒地認識到,我國發展中不平衡、不協調、不可持續的問 題依然突出。在編制“十二五”規劃綱要過程中,針對這些問題做了深入研究,期望在今后五年的發展進程中解決好這些問題。這也就構成了“十二五”規劃的特 點。
最突出的特點是規劃綱要通篇貫穿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,圍繞主題主線確定政策導向、設置規劃目標、明確戰略重點。二是力 求做到五年與十年、當前與長遠的有機結合,做好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,鞏固和擴大應對危機成果;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緊密銜接, 為實現奮斗目標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。三是努力體現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的導向,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。四是堅持民生優先原則,在收入分配、就 業、基本公共服務、醫療、教育、住房、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,提出了明確目標和具體要求。五是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動力。六是在體現規劃戰 略性、前瞻性的同時,努力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。
“十一五”的發展使我國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
朱之鑫說,這五年,我們大事辦得漂亮成功,難事辦得穩妥扎實,急事辦得及時有效,喜事辦得喜慶振奮。
綜合國力大幅提升,國內生產總值五年年均增長11.2%,去年實現397983億元,人均超過4000美元,財政收入達到83080億元,比“十五” 末增長1.6倍。人民生活明顯改善,五年城鎮累計新增就業5771萬人,轉移農村勞動力4500萬人,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,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取得突破性進展。生態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取得重要進展,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,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明顯增強,特別是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,為世界經濟復 蘇做出了重要貢獻。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,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,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。
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
徐憲平說,“十二五”規劃綱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,相關內容篇幅最長,內容最豐富,措施最具體。
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,包括公共教育、就業服務、社會保障、醫療衛生、住房保障等9個方面。城鄉居民無論是生活在東部還是西部、農村還是城市,政府都要提供同樣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務。
實施就業優先戰略,特別是重點解決高校畢業生、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問題。
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。繼續堅持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、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的“兩個同步”的導向。
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。今后五年要實現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。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要新增1億人。
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,實現全民享有基本醫療保障,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新增6000萬人以上,政策范圍內的醫保基金支付水平要提高到70%以上。
提高住房保障水平。“十二五”時期將建設3600萬套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,使保障性住房覆蓋率達到20%左右。
規劃中還部署了“改善民生行動計劃”,提出了具體政策和措施安排。上述方面不僅對保障和改善民生會發揮積極作用,對擴大消費、增強經濟內生動力也將帶來積極影響。
規劃編制在中央領導下動員了各方力量集中了各方智慧
張平說,“十二五”規劃綱要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為依據,編制工作始終在黨中央、國務院領導下進行,各個部門廣泛參與,集中了社會各界、全國各族人民以及海外僑胞的智慧。
徐憲平說,規劃編制主要分為三個階段:基本思路研究階段、中央建議制定階段、綱要(草案)編制階段。特別是去年底利用互聯網等方式,在全社會發起了“共繪藍圖,我為‘十二五’規劃建言獻策”活動。收到的6萬多份意見建議,已盡可能吸納到綱要(草案)中。